葡萄酒中的沉淀究竟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出现了沉淀物还可以喝吗?对饮用者的健康和酒的风味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接下来科普一下: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沉淀物的形成原因多样,果皮果梗残渣,果皮携带物,死去的酵母菌或者是果肉都有可能形成酒中的沉淀,但这类沉淀往往会在装瓶前由酒庄过滤掉。大家在酒瓶里最常见的剩余沉淀物便是酒石,这是由于葡萄酒中的酒石酸在暴露于较低的温度下结晶的结果。这类结晶在温度较低时会缓慢析出,但不会随着温度回升而溶解,因此很容易保留下来。
对陈年的葡萄酒而言,有沉淀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些沉淀物主要由单宁、以及因年代久远而凝集的色素构成。
由于这类沉淀如果较多,会让酒卖相不好,影响销售,一般来说酒厂都会进行低温冷冻,让这些酸先行结晶,再一次过滤出来。不过有的酒庄为保持原有风味,可能只做轻微过滤,甚至完全不过滤;另外,一些主要针对本国市场,不常出口的小酒庄,偶尔也会“忘了”这件事。由于酒石酸同时也是提升葡萄酒酸度,增加清爽感的重要成分,因此注重酸度的白葡萄酒会比红葡萄酒含有更多酒石酸,也更容易产生这些结晶。
从理论上来说,所以葡萄酒都应该会出现酒石酸盐沉淀。不过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通过低温控制和过滤把葡萄酒中绝大部分的酒石酸盐除去。那些根据传统方法酿造的、价格比较昂贵的葡萄酒由于没有使用低温控制和过滤技术,更容易出现酒石酸盐。在法国和意大利都有很多人喜欢用传统方法酿造出来的葡萄酒,他们会把酒石酸盐沉淀看做葡萄酒质量的象征。
葡萄酒中的酒石酸盐沉淀不会伤害身体,也不会破坏葡萄酒的口感,所以不需要把它除掉。当然,这些沉淀对身体也没什么好处,你不需要特意把它们喝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