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质量的喝酒,不如高质量的品酒。”
当有一天,你开始不满足“偶尔喝一点”葡萄酒,渐渐不再用“红酒”而是用“葡萄酒”来称呼杯中的饮料,而且希望了解一下酒标背后的风土品种时,恭喜你已经开始踏入品酒这个纷繁复杂,令人难以自拔的美妙世界了。
这个阶段,我们总是自称“品酒初学者”。葡萄酒的世界如此复杂,刚刚开始自学的爱好者总是容易陷入几个误区。总结了一下小编在学习葡萄酒时常犯几个错误,相信我并不是一个人。【关注醉爱TONY哥,小酌更有趣】
1、盲目追求性价比
例:“为啥我买的法国酒味道都差不多?” OR “试试看下次别再找同一个酒厂贴牌的酒……”
这是很多初学者同样犯的错误:听说波尔多是有名的产区,于是积极寻找折后不到60元的波尔多。听说勃艮第优雅高贵,于是看到50块的勃艮第立刻高兴的买下来……很可能是买到了大批量生产的差不多的平庸乏味的酒,不过是贴上了不同的标而已。
葡萄酒,其实是介于农业与工业之间的产品。对精耕细做,追求风土差异和个性的酒庄来说,这是标准的小农产品。但对于追求稳定性大宗生产的酒厂而言,葡萄酒与其他工业制品无异。
当你执著于某一个产区最便宜的酒时,最可能的便是买到这种大宗生产的制品。只有这样,才能摊薄成本,保证生产商利润。如果谨慎挑选,这样的酒同样可能有好喝的。但如果你是想了解某个产区的特色,建立你对当地好酒的影响,那这类酒帮不了你。
比起执著于性价比,最好的办法,还是先做点功课,即使稍微在网上搜索一下资料,看看当地有哪些酒庄,在你预算内的同时,还能有不错的品质。
2、品鉴区间狭隘化
例:“葡萄酒我只喝黑皮诺”OR“我只喝香槟”OR “我只喜欢法国酒”
很多初学者刚开始系统的品酒,就匆匆给自己画了个狭窄的范围——有人只喝某个产区,有的专挑某个品种,甚至还有人就要某个牌子……这种习惯,不仅对自己的钱包没好处,在行家眼里还有点傻傻的。
多样性,是葡萄酒世界最吸引人特点。你可能会觉得成百上千的牌子让你手足无措,但随着经验积累,选择的乐趣也越来越多:天气热了,比起高酒精度的教皇新堡,不如来瓶清爽的长相思;收藏的卡奥产区的(CAHORS)马尔贝克名家陈年后,有了媲美波尔多名庄的香气;又或是一瓶意大利名庄也能代表心意。
随着天气、心情,场合和钱包厚度的变化,选出最适合的酒来享受,葡萄酒与生活结合的美妙便在于此。
同样,尽管每个产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但其中也有共通之处。不懂欣赏轻盈爽脆雷司令的人,也不太可能会是真正的香槟粉丝;真正热爱勃艮第的人,不可能不喜欢一款上好的巴罗洛;在隆河北部酒越来越贵的时候,资深爱好者已经在卢瓦河寻找日常饮用的代替品。就算你心目中有一块特别的钟情之地,增加自己眼界的广度,也能帮你看的更加透彻,甚至帮你省下不少钱。
3、不做记录
例:“一瓶酒好坏我喝得出,就是说不出来”
品酒笔记对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即使资深人士,也有很多人在酒会上记个不停。记录品酒笔记最主要的好处有两个,一个是帮你建立自己的品鉴档案,以便日后再买。另一个好处,就是锻炼你对酒款的描述能力。
比起单纯的拿着一瓶酒说“好喝”,“难喝”,努力在纸上写下其他的内容。从最简单的闻到什么气味开始,有没有水果味?还是面包或者坚果的味道?这款酒是否让你感到愉悦?有没有突兀的酸度或者涩味?在口中的余味是长还是短?整体印象是绵软的还是强劲?
用最直白的方式把一瓶酒给你的感受记录下来,由少到多。不久后,你会惊讶于自己可以毫无压力的在酒会上侃侃而谈。而不再是只能说一个“好喝”,“不好喝”这么简单。
4、天马行空的品酒词
例:“这杯波尔多庄严如同印度寺院的熏香”
和不做笔记相反的,就是这样一类没头没脑的描述了。日本著名葡萄酒主题漫画《神之水滴》风靡亚洲后,很多爱好者都以为这种天马行空式的联想才是描述葡萄酒最诗意,也最正确的方式。
但是太过意识流的品酒笔记在你微醺的时可能说出来或记下来都很过瘾,但“在花园里追逐少女”这样的记录,既没办法让别人理解你在说什么,等你日后需要回顾的时候,恐怕忘了自己最早什么意思。
5、不必要的挑剔
例:“酒塞子外边都发霉了,怎么还能喝?”
对外行来说,“喝香槟酒要换细长的香槟杯”,“好酒首先酒精度要够高”,“用软木塞的才是好酒”“名酒的酒瓶应该很厚重,酒标一定要漂亮”……这些貌似理所当然的观点,在真正的爱好者面前却显得以貌取人了。
人之常情,在我们给不了解东西买的时,通常也只能通过尽可能谨慎的排查外观细节,保证自己不会吃亏。但其实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规则体系,一味执著在和品质无关的外表地方,反而忽视自己的感官体验,那真是不必要的挑剔。
至少在葡萄酒领域,在我们了解到真正影响葡萄酒风味和品种的各种因素之前,不妨采用更加宽容的态度。是不是好酒,靠我们自己的舌头,而不是网上和坊间的传闻来做出判断。
6
对陈年的误解
例:“每一款酒都值得陈年等待”OR“ 只有红葡萄酒值得陈年”
虽然好的葡萄酒拥有一定的陈年能力,但其实需要经过多年到数十年的时间才能达到最佳状态的葡萄酒只占很小一部分。但大多数葡萄酒,都应该在上市之后的5年内饮用,而且很多是1-2年内最好就喝掉。
整体上来看,干红葡萄酒确实比干白葡萄酒的陈年能力更强。但很多甜白葡萄酒也陈年能力不俗,还有年份香槟、雷司令干白、白诗南等很多白葡萄酒都有出色的陈年能力。每隔一段时间,拿出一款陈年白葡萄酒佳酿,也是同样令人惊喜的事情。
写在最后的话,葡萄酒作为一种复杂的风土产品,其鉴赏方式就像绘画和古典乐一样,来自后天的学习和积累。没人天生知道怎么去评价一款岩茶是否口感纯正,也没人能天生便是品酒专家。
如今的初学者比过去都要轻松和幸福,优质的进口商,价格实惠的网上商城和像我们这样的专业媒体,能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只要每天花点时间在阅读上,积极参加品鉴活动,或者参加系统性的品酒学习项目,你很快也能成为葡萄酒达人。
【关注醉爱TONY哥,小酌更有趣】